浙师大附中青海班项目是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与时任青海省委书记赵乐际同志共同协商确定的教育援青项目。目前,除按照计划招生的普高班外,还有青海海西州“天峻专项班”(藏族牧民子女)和“海西专项班”。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强烈的担当意识,怀揣使命,真情融入,身体力行,创新培养模式,坚持不懈地实施“暖心工程”,努力让民族教育更有温度。
一、“生活保障工程”让孩子感受“浙里温暖”
民族班孩子异地求学,生活适应有困难。学校最大程度改善生活设施,配足生活指导老师。为青海学生提供生活资助,勉励品学兼优的学子,除国家助学金和省免学费两个助学金项目外,还有学校设立专门的“翰青奖学金”和宁波及西藏的爱心人士定向资助项目。
图为老师奔赴上海接送青海同学们
每学期学生离校、回校派专车送到上海,接回金华。
回校前宿管阿姨的暖心被、传统汉藏节日的问候餐,节日小礼物,带给他们的是无限的爱和温暖。
图为宿管阿姨为学生晒被子
图为天峻班同学在学校食堂做粽子体验传统文化
二、“党员结对工程”让孩子感受“家庭温馨”
对于远离家乡求学的民族班孩子而言,师大附中就是他们的“家”,民族班教师不是父母,有时胜似父母。这里有温暖、有关怀、有挚爱!学校优秀党员教师定点结对,支援帮扶民族班五类学生(优等生、边缘生、特长生、问题生、贫困生)。部门领导、年级主任亲自带队,亮出党员身份,挂牌上岗,真正做到从教学细节入手,从生活关怀入手,将管理和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促进民族关系的水乳交融。
图为高一青海班发放元旦祝福明信片
老党员方志宏老师的事迹《浙江援青教师方志宏:一群藏族孩子的“阿爸”》刊登在《农民日报》上,方老师也有幸走上了2020年浙江省大中学校思政公开课巡讲的舞台,讲述日常教学、管理中的点点滴滴。
图为党员教师结对关心青海班同学
三、“学长扶智工程”让孩子感受“教育温度”
为帮助民族班孩子适应浙江教育教学,除配备优秀师资外,还开展优秀学长结对和浙师大志愿者送教活动。浙师大“大梦想+”团队工作由浙师大李伟健副校长亲自主持。作为一项品牌送教项目,每周日上午,师大学长都会走进我校,为这些来自雪域高原的孩子们送上贴心的一对一免费辅导。
图为青海同学到五星烈士陵园参观革命纪念碑
孩子们纷纷表达感激之情,而师大的带队同学却谦虚的说:“我们只是略尽绵薄之力而已。”如今一些师大学子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但却依然和这些孩子们保持着联系。节日里的一个问候,一声祝福,让此生变得意义非凡。
图为浙江师范大学志愿者送教助学
四、“携手同行工程”让孩子们共建“和谐一家亲”
学校实施民族班孩子“诗画浙江·浙里游”研学课程,孩子们参观游览诗画浙江、信义金华,感受了青山绿水、人文天地、经济发展情况;借助主题班会课和德育课,利用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民族常识》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普及党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拓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搭建学生展示平台,演绎各美其美的浙江—青海文化、汉藏风俗;积极参与校志愿者活动,到学校当地敬老院实践义工活动,清明节到学校附近的金华五星烈士陵园,献上一束鲜花,表达自己的缅怀之情。开展教职工与学生、民汉学生之间结对交友活动,让不同民族学生“学在一起、玩在一起、长在一起、乐在一起”,牢固树立“各民族一家人”的意识。
图为天峻班到罗埠敬老院实践义工活动
图为浙江省大中学校思政公开课现场
图为青海学生红歌比赛一等奖曲目
正是在附中人用真诚的爱和情怀,坚持做民族教育的“暖心工程”,逐渐形了“浙里一家亲,温暖大附中”的民族文化教育氛围,“暖心工程”让民族教育更有温度。